市場規模達2600億的地熱能,為何發展如此緩慢?
未知
2022-01-23 00:58:16
0次
記者 | 侯瑞寧1
“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熱能。”日前公布的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,對地熱能發展基調作出如上表述。
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、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,具有儲量大、分布廣、清潔環保、穩定可靠等特點。目前,中國地熱能主要包括地熱發電和地熱直接利用(供暖)兩大途徑,與清潔供暖和“雙碳”目標高度契合。
地熱能產業曾被寄予厚望。作為中國首個地熱開發利用專項規劃,2017年發布的《地熱能開發利用“十三五”規劃》(下稱地熱“十三五”規劃)預計,2016-2020年,地熱能供暖可拉動投資約2200億元,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 億元,合計約為2600億元。
上述規劃提出目標,“十三五”時期,新增地熱能供暖(制冷)面積11億平方米;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 500兆瓦。到2020年,地熱供暖(制冷)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,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。
現實卻很骨感。
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、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曾撰文稱,“十三五”期間,國內地熱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8.08兆瓦,占到“十三五”規劃的3.6%;全國在運地熱發電總裝機量為44.56兆瓦,占到規劃裝機容量的8%左右。
鄭克棪認為,地熱發電沒有完成規劃任務,主要原因是地熱沒有享受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分攤管理辦法》的補貼。
以西藏羊易地熱電站為例,該電站2018年并網發電,2019年上網,目前上網電價為0.25元/千瓦時,沒有任何補貼,電廠運行艱難。
同樣是可再生能源的風能和太陽能,均享受到了相關補貼,并在近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
此外,根據2020年9月1日施行的《資源稅法》,將地熱納入了能源礦產類別稅目,稅率從價計征1%-20%或者從量計征每立方1-30元。這進一步遏制了地熱在可再生能源中的競爭性,也抑制了資本大規模進入的積極性。
在地熱直接利用領域,中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,但與“十三五”規劃相比,也存在一定差距。
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《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》顯示,當年中國淺層地熱能利用位居世界第一,地源熱泵供暖(制冷)建筑面積約8.41億平方米;北方中深層地熱供暖面積累積2.82億平方米。兩者合計完成“十三五”規劃的70%。
中國是地熱資源大國。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調查評價結果,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;全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19億噸標準煤;埋深在3000-10000米的干熱巖資源量折合856萬億噸標準煤。
地熱能從資源種類劃分,包括淺層地熱能、水熱型地熱和干熱巖地熱。其中,水熱型地熱又分為高溫和中低溫地熱。
據國家地熱能中心辦公室主任國殿斌介紹,目前,適合發電的高溫地熱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,西藏高溫地熱資源占全國高溫地熱總量的80%。中低溫發電的技術成本比較高,基本處于停滯狀態;干熱巖發電尚屬空白。
國殿斌對界面新聞表示,中低溫地熱非常適合供暖。如果把供暖作為地熱能開發利用主要思路,將成為開啟地熱能發展的一把“金鑰匙”。
國殿斌認為,按照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,在沿黃、沿江地區鄉村建設中,開展城鎮地區地熱供暖、地熱養殖等開發利用,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,提供新的產業增長點。
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(下稱新星石油)是全球最大的地熱供暖企業。2012年,國家能源局依托新星石油成立國家地熱中心。
國殿斌稱,截至去年年底,中國石化的地熱供暖面積累積8000萬平方米。其中,新星石油的供暖面積為6000萬平方米。在河北雄縣,新星石油建成了中國首個地熱供暖“無煙城”。
國殿斌表示,地熱能源屬于本土能源,輸出負荷穩定,不需要進口、儲存、調峰,有利于持續穩定供暖,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。而且在運營成本方面,地熱能比煤炭和天然氣供熱更具優勢。
界面新聞從中國石化獲悉的一份資料顯示,以河北為例,如果用地熱供暖,普通住戶冬季供暖電費200-400元,冷熱雙供電費600-1000元。
這遠低于天然氣供暖費用。界面新聞曾走訪河北廊坊“煤改氣”用戶獲悉,四個月的采暖季天然氣費用約為4400元;如果使用散煤,供暖季需要4噸-5噸的使用量,按照每噸價格700元左右計算,總價約3000元。
但地熱能的初期投資、初裝費高于煤炭和天然氣。中國石化上述資料顯示,假設燃煤鍋爐房初投資為1,地下水源熱泵系統初投資約為1.25-2.8;地源熱泵的初裝費將近萬元。
這成為制約地熱能供暖(制冷)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國殿斌認為,制約地熱能直接利用的因素,還包括地下資源勘查評價不充分;各省市資源稟賦和投資回報差異較大,發展不均衡;缺乏系統而明確的政策支持等。
國殿斌建議,“十四五”期間地熱要取得進一步發展,首先政府要有統一的管理部門,采取一站式管理,避免出現缺位管理、多頭管理和重復管理的現象。
其次,在統一政策支持下,營造清潔能源充分競爭,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。對于具備回灌能力、開發企業信譽良好的地熱供暖項目給予補貼支持。
此外,應明確地熱能供暖可享受煤改電、煤改氣的“雙替代”相關補貼政策,使地熱供暖企業與煤改電、煤改氣等開發企業同臺公平競爭。
鄭克棪表示,要改變地熱發電“十三五”規劃落空的窘境,當務之急是借鑒國際成功經驗,制定實施《地熱法》,并對地熱發電實行上網電價補貼,廢除《資源稅法》對地熱的收稅政策。
目前,除了新星石油外,中石油、中煤礦業集團、延長石油、山西燃氣等企業在地熱能領域均有涉獵。
舉報/反饋
相關內容
暖季電地暖的優點有哪些?
安裝電地暖采暖,由于是從地上散熱,而且室內溫度是由下而上逐漸降低,...
2025-02-27 08:02:31